-
1988年
“开发大西区、建设高栏港”,实施“一港带全局”的大西区发展战略,决定在高栏列岛建设港口,希望“以大港口带动大工业、大工业带动大经济、大经济带来大繁荣”。
-
1990年
连接高栏港与陆地的连岛大堤工程开工建设,随后两个2万吨级的码头也加入开工行列。
-
1994年
连接磨刀门、鸡啼门、泥湾门、南水,全长50多公里,途中包括4座桥梁、20多座小水闸的珠海大道完工,市区到高栏港区的时间缩短至约一个小时。
-
2006年
7月
市委、市政府对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域实施“区镇合一”体制改革,成立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,发展石油化工、精细化工、电力能源、仓储物流、钢铁、造纸等为主导的临港工业。2008年7月25日,组建港口管理局和珠海港集团有限公司,调整充实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领导班子,形成港口行政管理、港口经营开发和港区建设发展既分工明确又一体联动的工作格局,发展海洋工程、石油化工、清洁能源、港口物流为主的“3+1”产业。
-
2008年
珠海市港口管理局和珠海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,对内加大投入完善港口软硬件,对外打通交通瓶颈。
-
2009年
2009年,在珠海港集团积极推动下,西江沿线11个城市的13家港口企业联合组建了西江港口联盟。
-
2008年
7月
珠海市委、市政府提出了“开发大西区、建设高栏港”,实施“一港带全局”的大西区发展战略,决定在高栏列岛建设港口,希望“以大港口带动大工业、大工业带动大经济、大经济带来大繁荣”。
-
2012年
3月
经国务院批准,高栏港经济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,定名为“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”。
-
2012年
11月
高栏港高速主线建成通车,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集疏运体系更趋完善。
-
2012年
12月
广珠铁路全线正式通车,珠海告别无铁路历史。广珠铁路填补了珠江口西岸货运铁路“空白”,有效破解了广州西向物流瓶颈,实现珠江西岸海铁联运,促进珠三角西岸发展。
-
2017年
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,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。这一数据较2008年增长300%,占珠海港全港比例由30%提升至90%,继2013年珠海港全港迈入亿吨大港的基础上实现主体港区新跨越。而“亿吨大港”的实现,也将进一步夯实高栏港国家综合交通运输的重要。
-
2018年
2月
国务院批准在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2.514平方千米的区域内成立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,以保税业务为核心,为企业提供保税物流、保税仓储、保税加工以及贸易展示等服务。近年来高栏港经济区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,打造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、新材料、清洁能源、现代港口物流以及电子信息、家用电器为主导的“3+1+2”现代产业新格局。
-
2020年
3月
经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批准,高栏港区新材料产业园正式冠名为“中国绿色新材料(珠海)产业园”,为珠海市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开好局、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-
2021年
1月29日
金湾区、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一体化运作。
-
如今
联盟成员单位已经增至33家,基本覆盖了西江沿线的主要港口和物流企业,发展成为西江流域最具影响力的港航发展合作平台。